1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1991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蒙乐湛 6小时前 :

    奈绪很美,可是感觉人物支撑不够,可能是年代的韵味不足,前期我满脑子都是黑木华……其实想要剥解叶子更多的故事,可是日记解开之后驹子真的好热烈啊……

  • 轩锟 2小时前 :

    皓雪清冽里的飞蛾扑火。

  • 鹿友梅 6小时前 :

    前面已經鬆鬆散散講了那麼一大堆了 為什麼最後還要以駒子的視角再來回顧一邊啊

  • 禽紫安 9小时前 :

    一共700多頁的原著濃縮成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導演把觀眾想看的都留下來了:土方近藤總司三人的牽絆、土方和お雪的牽絆、松平容保的無可奈何和幕末的動盪刻。但對於歷史愛好者而言可能還是不夠深刻,受限於時長的關係,有點流水帳了。值得一提的是電影開頭的石板路是有意義的,要看到最後才知道。五星給三人組、松平容保和山崎烝。

  • 胡半双 2小时前 :

    前半部分是各种各样的性爱画面,中间是恐怖的猎杀时刻,后面则是让人无语的降智反杀。不得不说,老人的性爱确实看着还挺恐怖的。

  • 繁泽洋 3小时前 :

    看完就是感觉很朦胧,感觉心里有点堵,出来散散步。

  • 蔚璐 4小时前 :

    论血腥不血腥,论恐怖不恐怖,论深度没深度,这片拍的不伦不类

  • 边平和 5小时前 :

    双视角还蛮有意思的,仿佛解迷。奈绪好美啊,高桥在这里面演得让人失望。

  • 练雨雪 1小时前 :

    一晃眼差点把奈绪认成优酱。改编得有点迷糊,演员和剧情托不起这部著作啊。

  • 班睿博 0小时前 :

    Ti哥封神之作,Brittany Snow翻唱Landslide那段太美了

  • 梦舒 7小时前 :

    不懂日文,就不敢说读过原著。按此道理,反而更愿意接受一个电影版。虽然仍需要字幕理解对白,但视觉的丰富,以及三味线的奏唱,还原着意境。川端康成原著的故事,无需复述。拍成影片,必定经过导演的理解再加工,就很难不被指摘。可这又何妨?这次的氛围很好了。奈绪的美演绎了驹子,迷乱了岛村,也迷乱我。最后,从驹子的角度再理解一遍已经发生的。解释了“迷乱”,诠释了性别、阶级不同而产生的错位。爱与不爱都被冻在这雪国了,那里是另个世界~

  • 鲁娅芳 9小时前 :

    两个三角恋。岛村-驹子-行男,行男-叶子-驹子。节奏缓慢,背景简单,对话看不懂(翻译的不行),几个废青搞来搞去,但居然看完了。这种苦恋看得揪心,也许就是这片吸引人的地方。

  • 纪流丽 2小时前 :

    雪国的岛村和南京的冈川,他们都随时可以抽身离去,他们也知道自己终将离去,或许有牵挂有愧疚有痛苦,但都徒增唏嘘,终成笔下风流。有当代的话倒是一言以蔽之: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 祈绮南 6小时前 :

    受不了😓 物化女性?

  • 衣升荣 7小时前 :

    电影在美学方面渲染地很到位,无论是气氛、杀阵还是运镜各方面,但这也是最大的优点了。要想把土方岁三的一生浓缩到2个小时,并且要把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讲清楚,显然一部电影是不够的。这也导致全片成了流水账。

  • 锦帆 6小时前 :

    看完胸中郁结,不知道是因为徒劳的基调还是全篇欲说还休的碎片叙事。最后结尾对幸子苍白的前半生回顾伴随着大火下无力的嘶喊还是瞬间击中了雪国的主题。

  • 顾曼语 5小时前 :

    和大多数文学改编一样,处理不好“文字-影像”的语境变更(比如人物独白文字变人物旁白声音,想象化作实际可见的影像和实际可听的声音,前者时常得面对与观者预设的区别,后者就更像是表演情绪、心理的偷懒取巧)、用着故作姿态的远景和推轨、搭一些煽情的配乐。

  • 波痴凝 1小时前 :

    快结束的时候 前排老哥大笑一声 我们也没忍住 紧接着 整个影厅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莉克 3小时前 :

    复古色调+转场还以为能有点意思,几处室外和俯拍还以为能有点《仲夏夜惊魂》的气质,越往后越泄气,气质滑落极快,虐杀又不够爽,就是比《欢愉》更利用题材的模板故事。

  • 稽志国 9小时前 :

    叙事好像有点不对劲……选角也好像有点不对劲……时代感又太过稀薄。原著里有情人间打情骂俏的互动,在这里都变成咬牙切齿歇斯底里,何必呢?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