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卯慧颖 0小时前 :

    7 青春期持续的迷惑、心动、希望与妥协。会俗 但这就是我们会经历的。漂亮的日子 还是很丝滑的

  • 声思语 6小时前 :

    太喜欢这种感觉了,都是点到即止的推进,剧情不生硬,演员的表演又恰到好处,话说作为一个背井离乡的孩子,真的有点羡慕男主能在父母的城市工作。

  • 彤锦 8小时前 :

    11.14 四线小城蹲了三天终于蹲到一场粤语夜场!太不容易了……万达良心!我自觉得对梅姑的了解应该会比电影更多,但如今有机会在大银幕再睹绝代芳华,真是弥补了我晚生十年的遗憾啊!所以,一定要粤语,必须要粤语!// 11.16 23:11散场;夜雾弥漫,路上四下空荡,引擎低鸣如泣,回忆海啸般涌上心口,感谢王丹妮的演绎,已经没心情挑刺了——我TM快哭死了……

  • 於小珍 0小时前 :

    超出预期的一次完成。立项时深知有些东西不可能(还)有机会拍,有些东西暂时不能拍;于是“曲线救片”,转而聚焦她生命中几个最重要的时刻- -对舞台的钟情、最重要的电影还有决意奉献与给予;虽有遗憾,但也算讨巧。猎奇的传闻、秘辛、分歧先抛低一边,却将所有心力放在“香港的女儿”与“演艺圈大姐大”之上;那一幕幕由各种大牌撑起的cameo,还有数个台词里面闪现的名字;大家挂住她不仅仅因为她,也因为那背后美好而又黄金的年代,和超出作品之外的人性光彩。王丹妮证明是惊喜,因为在外形完全吃亏下,却下苦功抓了神韵,态度难得;廖子妤和刘俊谦的诠释,和千FA的“华星人演华星人”一样让人津津乐道。【看的时候觉得差一首《梦伴》,全场大合唱竟然了了心愿;眼泪夺眶而出,圆满】

  • 仝睿达 0小时前 :

    这电影名应该叫《香港人》。背后由梅艳芳张国荣串起是背后香港人的精神。古天乐演得好苦。这些都是他曾经的朋友现在已经走了快20年。有一句台词后半句忘了,如果你记起请告诉我“唱慢歌要唏嘘唱快歌要……”?她的声音和降央卓玛比,女中音的调子,女高音的音色,和成龙,梁朝伟,张学友都合唱过。

  • 卫必良 1小时前 :

    不知道片子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是告诫小男生不要轻易爱上老阿姨,尽管你年轻“玩得起”,但是伤心的感受不舒服。当然每一次成长,总在受伤后。

  • 俊欣 1小时前 :

    缺了很多(我印象中)梅姐的飒爽和英气,有点过于扭扭捏捏。泪点都来自真实人物本身。故事也过于流水账。

  • 卫中成 6小时前 :

    其实也并没有抱多大期望,说到底,百年也再难有一个梅艳芳了。

  • 季兴文 5小时前 :

    基本犯了传记片里最致命的问题:浮光掠影般讲完主角的一生,仅是一篇毫无重点,浮于表面的流水账。而观影过程中所有的触动与感伤完全来自于真实人物与事件,以及对标波西米亚同以一场重要live收尾结果塞进大段原版录像来支撑情绪只能说导演掌控力实在是太过羸弱。

  • 强梓 5小时前 :

    4.0星。别的短评都是业余,下面专业乐评人来了。1993年11月18日,美国乐队Nirvana应MTV邀请举办《纽约不插电演唱会》,1994年4月5日主唱科特·柯本死于家中。1997年12月31日日本乐队X-Japan举行《最后的夜》告别演唱会,1998年5月2日吉他手Hide在家中身亡。1998年12月28日Fishmans同样举行告别演唱会,1999年3月15日主唱Sato逝世。2003年11月15日梅艳芳在红馆举行最后一场演唱会,同年12月30日因癌症病逝,终年40岁。业余的人只看到梅艳芳,我看到整个辉煌的摇滚乐历史。

  • 改涵菱 7小时前 :

    整体稍显工整而无趣,且选刘俊谦演张国荣着实相差太远了,这个选角可能是最值得诟病之处。然后传主本身实在打动人,她作为“香港的女儿”,勉励大家要奋励坚强不要失却信心勇气(香港精神),几乎是对当下香港人最大的支持和安慰。2003年,哥哥纵身、SARS肆虐、梅姐病故,昭示了最后的黄金时代谢幕。可人们还是会活下去。“我是四兄妹中唯一出生在香港的”“我要回去香港”“我要为香港出一份力”,这一切一切,无疑都是当下的余韵回响。(慢歌不是唱伤心,而是唏嘘;快歌不是唱兴奋,是反叛)(可惜反叛的部分被大大弱化了)(P.S.梅姐上过春晚的,并在春晚贡献了一段颇具先锋气质的表演)

  • 微生从波 2小时前 :

    不知道片子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是告诫小男生不要轻易爱上老阿姨,尽管你年轻“玩得起”,但是伤心的感受不舒服。当然每一次成长,总在受伤后。

  • 干思远 6小时前 :

    看完后走出影院,眼前还一帧一帧掠过银幕上的画面。作为一个之前对梅艳芳毫无了解的人,看了这部电影,已然爱上她。

  • 友凡双 4小时前 :

    粤语原声版。要在140分钟内讲述梅艳芳一生的故事简直不可能,删掉、跳过大量不敢讲、不好讲、不能讲的部分,剩下的也难免流水账化。五年十年地走马灯跳戏。无论是情史还是事业都有改编避嫌处理。每个观众心中都有一个梅艳芳,在我心中她永远是唱《血染的风采》的梅艳芳,是香港精神的体现和象征,她的陨落正和香港现状贴合。没有也不敢有这部分的梅艳芳传记片是不完整的,更是虚假、不成立的,也是不敬的。穿插的梅艳芳本尊影像片段既是全片亮点,也是败笔。既让观众再见高清梅艳芳尊容,同时也清晰地看到女主角和梅艳芳在各方面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女主演身高比梅艳芳高很多,却在除电视台访谈那场之外的大部分戏里,眼神和状态都太过拘谨、不自信,气质就输了。现在拍梅艳芳太早太难,若有完整充实的访谈+资料纪录片会好很多。

  • 全新翰 6小时前 :

    听我一句劝 不如花这两小时看看梅姐的告别演唱会

  • 声思语 0小时前 :

    雨天红car的新晋导演,非常俏皮,其实四星半

  • 奕恬然 6小时前 :

    包场看的原因,特地坐到第三排,开场眼眶就湿润了,到结尾《夕阳之歌》哭得很累,结束影院阿姨说她也很喜欢梅姐

  • 弓思涵 4小时前 :

    听我一句劝 不如花这两小时看看梅姐的告别演唱会

  • 么寻雪 7小时前 :

    所以,让人感动的是人物本身的传奇吧。

  • 卫明娟 8小时前 :

    三半,哭湿口罩,亦是为港打气之作。诅咒后排戴塑料手套悉悉索索吃东西的两条女满口生疮。传记片越熟越会陷入已知陷阱,加之是集体回忆的艺人,拍恋人好友都难免厚此薄彼。我喜欢姐妹那条线,遗憾止于穿针引线。美化近藤(配交出我的心)太二流偶像剧,不忍梅爱渣男就不如她勇。王丹妮表演果然比剧照信服得多,不怯场的新人。梅是香港女儿,名符其实,代表那个草根奋斗有成的义气时代。那时的制作人也是真心为艺人,而过千僖年就是资本硬砸榨干艺人,巨星的时代就此过去,而王丹妮廖子妤在这部戏里的表现,恰证明认真的作品可以托举演员,这是最好的怀念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